2017年广东高考作文(2017年粤高考写作题)
推荐阅读》
广东高考作文,作为中国高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目光。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目,更是在众多考生和教育工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探讨2017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、特点以及其背后的教育意义。
让我们回顾一下28年来的高考作文题。从1977年到2004年,高考作文一直沿用“图画式”命题方式,即通过一幅或多幅图画来引出话题,让考生进行发挥。这种命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生的思维空间,但也为考生提供了一定的创作素材。从2005年开始,高考作文逐渐转变为“文字式”命题,即通过一段文字或一句话来引出话题。这种命题方式更加注重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。
我们来看2017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具体题目和要求。这一年的作文题目依然是“文字式”命题,要求考生以“我的未来不是梦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。这个题目既具有一定的哲理性,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,能够引发考生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。在这个基础上,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,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梦想和追求。
那么,为什么选择“我的未来不是梦”这个主题呢?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:一是当前社会发展迅速,科技进步日新月异,许多新兴行业和职业不断涌现,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。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;二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个人成长的压力增大,一些年轻人对未来产生了困惑和迷茫。因此,通过这个主题来引导考生思考未来的可能性和可能性,是非常有意义的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2017年广东高考作文的特点,我们可以将其与其他省份的高考作文进行比较。例如,北京卷的题目是“说纽带”,上海卷的题目是“预测”,而江苏卷的题目则是“拒绝”。这些题目各有特色,但都体现了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要求。相比之下,2017年广东高考作文的题目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,更注重考生的思维深度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。
此外,我们还可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2017年广东高考作文的意义。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,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感觉运动阶段、前运算阶段、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。在这个阶段中,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念转变。因此,通过这样的作文题目来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可能性和发展路径,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。
201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价值,还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要求。它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发展动态,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;同时,也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文化积淀能力的培养。因此可以说,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命题案例。
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!